2018年3月25日下午,由上海书画院和上海龙现代艺术馆共同主办的“大道之行——上海书画院‘海上丝路’巨幅长卷美术作品展”在上海龙现代艺术馆(宝山区)举行。此次展出“海上丝路”60米巨幅长卷,画面采用的是传统的长卷形式,展览现场则进行单幅合体通景臀示,气势恢宏,反映了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宏大工程中“海上丝路”的重大主题。这一有着巨大视觉冲击力的长卷巨制也被认为是上海近几年大型美术主题工程的收获之一。 大红而略带透明的丝绸迎风飘起,巨型木船的木甲板上,可见层层码着的瓷坛、青翠可人的碧茶……这些极富中国特色的商品之间,隐约可见古籍旧纸的残页,上面是古朴典雅的宋体字:“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时,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 这是上海书画院历时一年完成的60多米长的“一带一路”系列之“海上丝绸之路”巨幅长卷主题美术创作工程的开篇。 60幅六尺整纸的作品拼接在一起,却绝不生硬,而是如船行海上,水云流动,海鸥掠过,两岸风景与历史遗存纷至沓来,画面叠加间,观者又恍若时光空越般,从汉唐宋元明清直至当下,从泉州、合浦直到马来半岛、暹罗湾、斯里兰卡、日本等,从传统的航海到当下的高铁、飞机等,移步换景,连绵不断,而整个画面的基调则是平和舒缓,且有着明朗的自信与巨大的历史深度,见出沧桑感、厚重感以及时代的特征,最后汇成一组有着巨大视觉冲击力的长卷——这一巨制无疑也是上海近几年大型美术主题工程的巨大收获之一。 这一组画作无论是从思想性、策划、构思、技巧、呈现等方面,既见出中国书画的传承,也见出对东西艺术手段的糅合,且颇具新意,而其中,策划、组织与构思,无疑是关键的。 画作的策划者、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丁一鸣表示,上海书画院结合中央对“一带一路”与“海上丝路”的决策与部署,从去年上半年开始策划进行“一带一路”及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创作,在认识到“一带一路”作为崛起中的梦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后,多次组织画师到福建、广东实地写生考察活动,并开展“一带一路”系列之“海上丝绸之路”主题研讨和创作,在创作中,同时撰写相关文字材料,逐步形成绘画用的文字底本,对画师各自的创作小稿则进行集体观摩砌磋,为创作正稿多方准备。在正式调整定稿中,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研讨评估,并结合主题、构图、色调、风格等内容,为创作再进行整体修改和调整定稿,为最终创作打好了基础。对正稿创作,根据分解的创作任务,人员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题创作,集体创作了六十幅(单幅为六尺整纸)作品,展览中既可合体通景展示,也可以分开单幅展示,以营造强大的画面效果。 知名画家萧海春表示,所谓“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这一展览有着巧妙的构思,非常难得,而其中,由于是大型主题创作,策划组织无疑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是在汉武帝平定南越国、设置合浦郡后,正式开通,《汉书·地理志》记有:“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来献见??”即是指海上交通路线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境内)、合浦(今广西合浦县境内)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这是可见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文字记载。 正如以张骞受命“凿空”西域为陆上丝绸之路正式开通时间,汉武帝开辟的远洋贸易航线,以丝绸、茶叶、瓷器贸易为象征,对其后中外交往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既有车马奔驰,又有舟楫横渡,更是一条文化交流的桥梁,并把中国、希腊、罗马、埃及、波斯和印度等世界文明古国连接起来。而现代海上丝绸之路则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及海洋机制的合作与交流,将中国、东盟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联系起来,对当下的世界交流与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颇具创意的是,这样一幅巨作中,印章的使用也起到了点题的作用。上海书画院邀请海上知名篆刻家,以中央关于“海上丝路”的论述刻成数十方巨印,内容包括“漫漫丝路,泽遗千年”、“大道唯诚,天下为公”、“睦邻安邻富邻”等,恰如其分地点出了整幅画作的主题。 朗朗神州,祚传数千载;漫漫丝路,泽遗上百代。上海书画院60多米长的“海上丝绸之路”长卷气势恢弘,艺术水准和思想深度兼具,这一巨制无疑也是上海近几年大型美术主题工程的巨大收获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