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5月初五的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今年端午不同于往年,苏州将借“伍子胥起源说”的苏州端午节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东风,端午节这天将正式举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动。对此,专家表示,端午姓“伍”姓“屈”不是关键,中国民俗的“文化共享”才是最重要的。 端午姓甚名谁,专家看来不是关键,但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且被国人普遍接受的情况下,再来颠覆此种共识难免遭致非议。作为一种民俗,端午节自产生以来的二千多年间已经在国人心目中定格成一种文化符号,因为与屈原结缘,人们习惯上就将其称为诗人节。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纪念屈原,不仅是为了缅怀屈原的爱国情怀,也是在表达对他为中国文化作出的杰出贡献的追思念想。每到端午,国人就会记起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是联合国确认的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并由此追怀他高尚的人格: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对百姓怀抱的深切同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对理想的不懈追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伍子胥何许人也?他只是诸侯国的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一介赳赳武夫而已。据史料记载,他原是楚国将军,只因楚平王一夜之间将伍家百多口人杀尽,只身跑到吴国,投身在吴王阖闾的门下,后又成为夫差的相国,最后因与夫差意见不合,被后者赐剑自杀。考之伍子胥一生,乏善可陈,除了帮助吴王建了苏州城外,其人生使命可归结为二个字:复仇。他只为一个灭楚的承诺而活,其全部的人生信念就是泄私愤。为要泄去心头之忿,伍子胥不单要灭楚,更要把长埋在陵墓里的楚平王,连同棺木尸骨也揪出来!他要当着所有的楚人吴人面前,把楚平王鞭尸三日三夜!果然,当伍子胥率军破楚后,抓不到楚昭王,于是掘开楚平王之墓,开棺取尸,用重鞭鞭尸三百。自在电视上看到这丑恶的一幕后,伍子胥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彻底坍塌了。这样的一个复仇狂值得后人世世代代纪念吗? 端午节是诗人节,也就是文化节,只有屈原这样的文化巨人堪当此任——享有万民纪念,伍子胥算哪门子文化名人,硬要说他也代表了某种文化的话,那就是复仇文化,所谓君子报仇十年未晚。可现代社会需要弘扬这种复仇文化吗?我们正在建的是和谐社会,提倡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我们需要的是宽容,人道,忠恕和友爱,而不是仇恨,像伍子胥那样,一旦大仇得报,整个人就似失去了往日的精力一般,再也燃烧不起那一道无坚不摧的火焰。将端午节的纪念对象置换成伍子胥的危险就在于此。 撇开端午节纪念谁背后的利益盘算,单从“文化共享”这点而论,我以为端午姓“伍”姓“屈”不是关键的专家论点是站不住脚的。从上述分析中可知,让一个复仇狂替代一位大诗人成为端午节的主角,标榜的是全然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宗旨相悖,不可取。 端午节“屈伍之争”不是关键 今年年初,“伍子胥起源说”的苏州端午节进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今年端午,苏州将正式举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动,此次大型公祭又一次把端午节的“伍子胥”与“屈原”之争推进人们视线。 其实,端午节“屈伍之争”,无论最后花落谁家,都不能是以一方放弃端午节而告终的,因为端午节早已从当初一个地域性的节日演变成为今天民族性的盛节。 正如专家所言,这次苏州公祭对于全国过端午节其实都是一个启示和提醒,告诉国人别忘记自己的传统节日和先人留下的宝贵民族精神。须知,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过程。端午节姓“屈”还是姓“伍”其实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传统节日离我们渐行渐远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复兴”这道沉甸甸的文化课题。 端午节本是中华民族为纪念诗人屈原而来。但是,2004年中韩发生端午节申遗之争,并以韩方最终胜出尘埃落定。 如今,又是一场争论。今年年初,以“伍子胥起源说”的苏州端午节进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今年的端午节苏州还将举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动。随着端午节的临近,端午节到底是姓“伍”还是姓“屈”再次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苏州 端午公祭“伍子胥” 5月31日,在苏州古胥门外的百花洲广场,苏州人民将举行端午节的庆祝活动,同时举行伍子胥的祭祀活动,胥门至今仍完好保存有2500多年前伍子胥修筑的古城墙。目前,公祭的各项内容正在进一步确定中。 据苏州市沧浪区委一位负责宣传的副部长介绍,“这次公祭除了读祭文、表演歌舞、划龙舟等内容外,还将在现场展示苏州人过端午节的情况。今年是苏州端午节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项目第一年,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它,使端午节向世界文化遗产靠近。” 伍子胥是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据史料记载,吴王夫差因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自刎。伍子胥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东城门上,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听说后大怒,命令把伍子胥尸体在五月初五投入河中。为纪念伍子胥,苏州民间后来自发在端午节形成了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去年7月份,国家文化部启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工作后,苏州专家提议,有确凿记载证明,端午节是起源吴越之地,是人们为了纪念苏州建城鼻祖伍子胥而形成的节日,苏州应该把端午节申报上去。 今年年初,文化部公布名单,全国1315个申报项目中,已经遴选出了第一批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苏州申报的20多个项目中有16个入选,端午节就在其中。在申报的榜单上,“苏州端午习俗”还是苏州单独提出的申请。 汨罗 论起源汨罗理应在先 在岳阳汨罗人则认为,汨罗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吟诗求索、怀沙自沉之地,也是粽子文化、龙舟文化的发源地。两千多年来,吃粽子、赛龙舟,已成为汨罗端午节的习俗,并世代相传。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殉难日,汨罗江畔都会举行九子操龙舟、祭龙祭屈等活动。今年5月13日,为支持汨罗江畔端午习俗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汨罗不但举办了万人签名活动,还将于5月31日端午节当天,举办2006全国龙舟月启动仪式暨中国岳阳汨罗江龙舟节。 对于端午节的申遗,汨罗市文化局副局长、汨罗屈原纪念馆馆长徐蔚明介绍,根据《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目前“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湖北省秭归县)、“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湖南省汨罗市)和“苏州端午习俗”(江苏省苏州市)都进入了该名单,该名单将于6月10日在中国文化遗产日正式公布。 针对目前的端午节之争,徐蔚明说,端午节最初是由祭龙祭神仪式发展而来,是华夏民族纪念屈原的节日,要论最早起源,汨罗理应在先,这是苏州所不能比的。 “汨罗的端午文化从发展到成熟,成为我国的一种强势文化,再传承到中华大地某一地域。这样的良好形式合乎了当地老百姓的心理需求,当地百姓将其精华吸收,并加以改造和利用,与当地的名人结合起来,这是一种转嫁。”徐蔚明认为,“苏州的端午,就是典型一例。” 苏州将在端午节公祭伍子胥引发争议 据现代快报报道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大家以前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其实在江浙地区端午节最早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今年年初,“伍子胥起源说”的苏州端午节进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今年端午,苏州将正式举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动,此次大型公祭又一次把端午节的“伍子胥”与“屈原”之争推进人们视线。 苏州端午公祭“伍子胥” 5月31日,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在苏州古胥门外的百花洲广场,苏州将在这里举行端午节的庆祝活动,同时举行伍子胥的祭祀活动,胥门至今仍完好保存有2500多年前伍子胥修筑的古城墙。目前,公祭的各项内容正在进一步确定中。 苏州市沧浪区委宣传部一位副部长介绍,今年是苏州端午节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项目第一年。“伍子胥是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为纪念伍子胥,苏州民间后来自发在端午节形成了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去年7月份,国家文化部启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工作后,苏州专家提议,苏州应该把端午节申报上去,因为有确凿记载证明,端午节是起源吴越之地,是人们为了纪念苏州建城鼻祖伍子胥而形成的节日。 今年年初,文化部公布名单,全国1315个申报项目中苏州申报的20多个项目中有16个入选,端午节就在其中。 端午一共曾纪念5个人 不过,关于端午起源说的争议一直都没有停息过。苏州科技大学历史系教授戈春源说,加上伍子胥,中国的端午一共曾纪念5个人:东汉的曹蛾被后人以孝女铭记;广西的陈临因爱戴黎民百姓,当地人民为纪念他而过端午节;越王勾践也最早提出以划龙舟来操练水兵;再有就是屈原,他是联合国确认的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因为千年来,屈原名气太大,人们渐渐把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苏州应是端午节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赋予端午节纪念意义的人物首推伍子胥,而不是屈原,两者要相差二百年左右”,戈春源说。戈教授认为,龙舟竞渡起源于纪念伍子胥,他的主要依据是,东汉邯郸淳在《曹娥碑》上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浙江上虞人民要迎涛而上,迎接“伍君”,而所谓的“伍君”便是伍子胥。 专家:姓“伍”姓“屈”不是关键 “其实这次苏州公祭对于全国过端午节都应该是一个启示和提醒,告诉国人别忘记自己的传统节日和先人留下的宝贵民族精神。”戈春源教授指出,其实,现在没有必要太去计较端午节到底起源于哪里,最重要的是如何继承和发扬下去。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萧放指出,端午不管姓“伍”还是姓“屈”,多些“鲶鱼效应”有助于让更多人了解端午。萧放教授认为,端午无论是为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从争相申遗的现象来看,它有助于我们更好了解端午的来龙去脉,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