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8日发布《2015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目前成人吸烟率为27.7%,达3.16亿,比2010年增长1500万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年)》中提出的“到2015年年底,成人吸烟率由2010年的28.1%下降到25%以下”的目标并未如期实现。 从报告可以看出,我国的控烟形势依然严峻,与5年前相比,仅吸烟率上升0.3%,吸烟者日均吸烟数量也增加了一支。这些增幅看似不大,但考虑到有几亿烟民作基数,新增吸烟人数和烟草总量便极为庞大,如此趋势,令人忧虑。 当然,报告也有可喜的一面。我国二手烟暴露情况有所改善,特别是学校、卫生计生机构和政府大楼。与2010年相比,工作场所的二手烟暴露率由60.6%降至54.3%,政府大楼的二手烟暴露率从54.9%下降至38.1%,公共交通工具二手烟暴露率从29.%下降至16.4%。当然,这所有的“下降”只是个开始,控烟依然在路上。但这一升一降,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烟民在公共场所少吸的烟,又在非公共场所超量补回来,控烟成效被吞噬殆尽。 这其实与当前的控烟策略吻合。近年来,在公共场所禁烟方面,各地都做了大量工作,措施之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相比之下,针对私人领域的引导,却不多见。这就导致烟民在公共场所能有所克制,在私人领域却由着性子吸烟。烟草控制重公域轻私域,难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由此,烟草控制也要考虑在私域发力了。所谓“私域发力”,并非干涉私人生活、侵犯私人空间,而是让吸烟者能自觉与烟草保持距离。重视私域,就要严禁烟草广告,要在烟草消费上多加引导,要对烟草包装进行“改版升级”,等等。在私域发力是个“隐性工程”,不容易看到成效,但毕竟,控烟不只是为了减少二手烟的伤害,也是为了吸烟者的健康。而控烟成效,也不仅体现在公共场所禁烟工作做得好,更体现在烟民数量和烟草消费量的渐进式下降。 |